该阶段为产业和市场成长期,到2030年,全市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,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,氢能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,氢能产业集群形成规模。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,氢能规模化、商业化应用进一步普及。氢能产业高地建设深入推进。在产业规模方面,到2030年年底,全市绿氢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。氢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,其中氢能生产和消费各环节产值约70亿元;在企业培育方面,到2030年年底,形成一批国内一流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核心竞争力强的制氢、储运及加氢站运营企业和相关装备制造企业,聚集氢能企业超过30家,累计投资规模达到220亿元。整车企业实现年产氢燃料电池重卡3000辆,客车及物流车1000辆。在应用推广方面,到2030年年底,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000辆以上,加氢站(包括合建站)达到30座左右。重型卡车、城市公交车、轻型物流车等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持续扩大,市政环卫车及其他专用车辆等领域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。氢能在工业领域、分布式综合能源站、应急保障电源、无电区农牧民生活生产用能、草原病虫害防治及防火等领域的应用规模实现较大突破。
二、发展思路